返回学校首页 | 站内检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相关信息
综合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信息 > 正文
中共东北林业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 2016年12月22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新时期新阶段指导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对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部署总动员。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我校宣传思想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特制定我校具体落实方案。

一、加强和改进我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行业的进步和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

落实《意见》精神,重在构建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坚持协同推进、重在落实的原则,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解决我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数量不足、质量需要提高的问题,努力打造好网络思想教育新平台,形成具有东林特色的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使全校师生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更加巩固。

二、加强和改进我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推动改革和创新,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按照1:350-400的师生比,有计划地配齐配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每年通过选留毕业生、引进人才等方式逐步增加专任教师数量,整合学校现有思想政治教育人才资源,选拔一批专业背景符合要求、理论素养高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和辅导员,承担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力争2020年达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要求的教师人数。

2.努力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办学基本条件。建立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利用的资料室。建立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习及查阅资料使用的学习室。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实验室建设工作。按照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建设标准,解决好我校唯一的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办公和科学研究所需空间。

3.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和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探索规律,在教育部肯定的基础上,研究和推广“PSQ教学法”,合理设置教学规模,班级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00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认真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共同参与组织指导实践教学。扎实推进“东北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9•5方案”,形成规范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形式,探索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薪酬落到实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求,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术机构,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校级重点课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大投入,组织队伍,争取在黑龙江省和教育部精品视频课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认真组织理论学习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理论学习的主体作用。

4.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要以学科建设为牵动,科学研究为动力,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中的特殊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高学科影响力和辐射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下大力气推进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建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要发挥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研究和教育中的重要影响,在现有一个特色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努力培育出一个新的二级学科。本着早设计早启动的原则,力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上打造第二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凝练学科研究方向,组建研究团队,每年支持3-5个有重要价值的研究项目。努力研究建设有利于科研发展的动力机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取得新突破创造有利条件。

(二)进一步深化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

1.实施“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计划”。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校教师不断增强“三个自信”,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创新和拓展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信息共享、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优势,逐步开展线上学习、网络考勤,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把学术安全、学术道德等教育内容纳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对全体教师特别是新聘用教师、青年教师、回国留学人员、出国访学教师加强知校、爱校、荣校教育。

2.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引导教师树立底线意识,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把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培训计划,新教师岗前师德师风培训学习时数不低于6学时,在职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学习时数每年不低于8学时。加大师德师风考核力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探索构建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对违背师德师风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在岗位设置与聘用、年终考核等工作中,按照学校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三)坚持正面引导,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1.实施“典型引领计划”。每年从师生中选树一批理想信念坚定、道德高尚、爱岗敬业、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先进典型。积极推荐我校师生参与龙江最美人物(教师)、大学生年度人物和年度道德模范人物等各级各类荣誉的评比。利用校内外媒体多渠道宣传他们的事迹,适时开展先进人物事迹的分享会、报告会,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实施“魅力东林计划”。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讲述好东林故事,传播好东林声音。通过深入挖掘东林故事,向社会传递东林的正能量。宣传工作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主动深入教学科研第一线,发现新闻线索,挖掘新闻素材。要深度报道学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亮点,不断扩大学校在行业、区域和社会的美誉度,让东林故事、东林声音为学校的发展增添新的色彩。

3.建立舆情分析研判机制。定期调研校园思潮和舆情,研判师生思想动态,组织力量及时批判错误思潮和言论,及时回应师生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及时发现重大舆情并掌控发展态势,妥善引导各类突发事件,为学校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传播好思想传输正能量

1.强化课堂教学纪律。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教师教学考核、教材使用、教学过程督导制度。对在课堂教学中传播违法、有害观点和言论的,给予严肃批评教育;对顽固坚持违法、有害观点,不听教育劝阻的,视情节调离、解聘;对散布反动言论、编写制作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或从事非法活动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聘用外籍人员担任教师,由相关外事部门进行审查,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2.加强报告会、论坛的管理。认真落实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一会一报制”。严格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督”的原则,由学校党委统一管理,分管领导和主办单位具体负责,党委宣传部门审批,对内容、场地、人员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3.加强出版物、社团等阵地的管理。整顿和规范校内出版物,对各单位自办的内部刊物进行审核登记,停办无实质性内容或内容重复的刊物;建立出版质量监督检查体系,严格规范选题管理;加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管理,严把成果发布出口关;加强对学术期刊、校报和校园广播站的管理,严格规范选题和内容;加强对订购境外书报刊和学术文献数据库、接受捐赠境外出版物的管理,加强对各种读书会、学术沙龙的引导和管理,绝不给违法、有害言论提供传播空间;加强对原版教材使用的管理,确保教材内容的纯洁性和思想性;规范各类学生社团,制定完善学生社团的成立和年度检查制度,加强活动监管;加强宣传条幅、室外临时展位、校园广告的管理,对不同层面的条幅、展位和广告进行严格审批。

4.防范和抵御校园传教。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防止宗教向校园的渗透,严禁在学校传播宗教、发展教徒。对学校宗教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准确掌握师生宗教信仰情况。加强对师生的教育管理,坚决制止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思想传播活动。依法加强对境外资金和非政府组织资助的监管,防范和抵制境外非政府组织利用讲学、邀请访问、学术交流、培训、项目合作等名义从事渗透破坏活动。

(五)强化网上思想引导,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1.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深化校园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校园网络使用实名登记制度和可追溯制度,完善网络信息内容监管机制,引导全校师生坚守“七个底线”。办好学校新闻网,开办贴近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特色栏目。办好学校英文网站,为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提供宣传服务平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制作师生乐于接受的网络应用和文化作品,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吸引力。重视网络舆情监控,建立校内各部门联动的网络舆情工作模式,及早发现、及时处置网络舆情和网上不良信息,妥善处理网络突发事件。增强新媒体运用能力,推进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的建设,大力推进校报数字化建设。做好官微运行团队的建设,积极开办特色栏目,保持关注量的稳定增长,扩大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覆盖面,增强渗透力。

2.建好网络评论员队伍。充分发挥我校教育部、黑龙江省网络骨干评论员的作用,从思想政治工作骨干、专家学者、优秀大学生中选拔人员组建我校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用师生喜爱的方式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创新激励评价机制,逐步探索优秀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评价,作为职务(职称)晋升条件等办法,促进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脱颖而出。

(六)大力开展文化校园建设,推动东林文化的传承创新

1.持续开展“书香东林”主题活动。学校党委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师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提升师生人文素养和校园人文氛围,着力构建学习型校园。通过常年坚持和不断创新,逐步打造具有东林特色的的读书活动品牌。

2.实施“东林文化传统挖掘计划”。认真总结和提炼我校建校60多年来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文化,深入挖掘凝结在学校领导、学术名师、知名校友身上的育人故事、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和丰富的办学底蕴,传承学校的优秀文化传统。培育和弘扬东林精神,充分利用实验林场、校史馆、森林博物馆、毛皮标本馆等有形资源,对师生员工开展校史校情宣传教育,增强师生爱校荣校意识。

3.弘扬东林特色的大学文化。组织开展系列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校内基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发挥“全国文明单位”的带动作用,依托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载体,把我校建成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不断提高师生文明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设立专项研究,以“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为核心,从学术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多层面研究和培育引领时代潮流的东林大学文化,传承东林厚重的文化传统,发挥东林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文化优势。

三、加强和改进我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学校党委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

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宣传思想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及时加强指导,党委常委会议至少每学期专题研究一次宣传思想工作。保障宣传思想工作的经费支持,并随学校经费的增长逐步增加。

构建党委书记负总责,校长和分管副书记、其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各有关部门和院(系)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把宣传思想工作纳入学院和有关部门领导班子的考核当中,明确各级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目标任务和责任清单,做到有责必问、有责必查、有责必究。学校领导要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和分管工作,带头为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

党委宣传部作为党委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对意识形态工作负有重要责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好指导、组织、协调、督查和抓好落实的责任。各级分党委、党组织对本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负总责,要把宣传思想工作纳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加强学校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教育引导师生员工中的作用。

(二)配齐建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坚持高标准选配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选拔政治坚定并且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有专长的优秀干部从事宣传思想工作,配齐和增设网络舆情监督、校园文化、英文网站等岗位的人员,党委宣传部长由学校党委常委兼任。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聘请校外新闻媒体专业人才作为我校兼职教授或兼职记者,增强我校对外宣传力量。加强校内专兼职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各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和宣传委员要抓好本单位的宣传思想工作,各处级单位要设立通讯员。健全培训机制,积极选派专兼职优秀宣传思想工作者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

(三)深入开展制度建设

完善和修订宣传思想工作相关规章制度。制订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校内新闻发布制度、对外宣传奖励制度、聘请新闻媒体专业人才兼职教授(记者)制度;结合实际情况,修订校内文明单位创建系列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校内出版物管理办法》和《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广告、宣传条幅和室外临时展位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东北林业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东北林业大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为加强和改进我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中共东北林业大学委员会

2016年12月22日

常用链接

TEL:0451-82190015

FAX:0451-82190200

xxb@nefu.edu.cn

版权所有:东北林业大学学校办公室 

 地址:中国 黑龙江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    邮编:150040    黑ICP备19004777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