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学校首页 | 站内检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相关信息
综合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信息 > 正文
张志坤、李斌同志在东北林业大学六届三次教代会暨“双一流”建设动员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21日

在东北林业大学六届三次教代会

暨“双一流”建设动员会上的讲话

党委书记 张志坤

2018年3月16日

(根据录音整理)

尊敬的杨校长,同志们:

大家好!

刚才,李斌校长作了很好的报告,大家听得也比较认真。这是经党委认真讨论、集体审议通过的,我完全赞同、完全支持!我们要认真思考一下,下一步究竟要怎样规划我们的工作、过好我们的日子。

首先,我谈两点感受。

第一,李校长的报告既是工作的总结布置,也是东林办学思想理念的阐释。对于一所大学来讲,办学思想至关重要,而不是大楼、实验室之类的东西。我认为,一流的教育必须要有一流的教育思想作为支撑,特色鲜明的教育同样必须要有自己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支撑,没有特别的理念就没有特色。一个人不能因为条件差,就没有精神、就失去境界,一所学校也是这样。要不断丰富我们的办学思路。我校的条件与教育部其他直属高校比是差了点儿、是穷了点儿,但是要穷且益坚,不能穷的没思想、没境界、没主见。所以李校长用了很大篇幅谈了八个字的办学思想和改革理念,这方面今后还要进一步加以提炼、深化。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全校的大事。

第二,改革必须围绕“双一流”建设进行。我校一切工作都要以“双一流”建设为核心,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是表和里的关系。改革就是为了促进“双一流”建设,这是手段和途径关系,也是目的和目标的关系。

以上就是我对李校长报告的理解。今天的会议,我主要代表党委讲三点意见。

一、2017年工作值得充分肯定

我校2017年的工作整体上不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全校师生员工的政治站位和思想理论视野进一步提高,这一点要充分肯定。二是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党组织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得到明显的改观和改善。三是育人工作继续取得较好成绩,生源质量、毕业生质量(本科就业率94%以上)、人才培养、学生工作表现都不错。育人工作是我们的核心,前两个方面(政治站位、全面从严治党)是保方向,核心还是育人,育人是高等教育的终极任务。四是学术与科研建设成绩比较突出。两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龙江还是不错的;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增了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特别是科研经费迈上了2亿元的台阶。五是对外交流合作有了新的开端,留学生数量增长比较快。六是其他各方面服务保障工作做得也比较到位。

总体而言,2017年工作我们自己的评价是及格的,有亮点,而且亮点比较突出,要充分予以肯定。当然,工作中还有很多差距和不足,对此我们也有清醒的认识。

二、2018年的工作重点

(一)工作总基调

第一,坚持稳中求进。学校各项工作稳定是第一位的。学校要保稳定,政治要保安全,秩序要保良好,这是底线,是基础,必须要保障得力。在此基础上要求发展,培育和抓住新的增长点。学校要实现稳步的、渐进式发展。历史经验表明,高等教育跃进式发展没有好处。我们干工作是要只争朝夕,但是必须要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要扎扎实实,不要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出风头、搞显摆。

第二,充分认识高等教育竞争性发展的严峻性、紧迫性。我国高等教育扩张性发展阶段已经结束,进入了内涵发展阶段,表现为高等教育差别性发展、不均衡发展更趋严峻,竞争更加激烈,不平衡更加严重。宝生部长在上午答记者问时已经谈到:面对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态势,高校要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这意味着,高校能挤进来就是核心,挤不进去就不是核心,就会被边缘化。我们看看,现在各学校之间差距是越来越大,有的是在九天之上翱翔,有的是在九天之下的地面上爬,差距不可同日而语。不仅优质的办学资源都向高端聚集,而且有些高校还在进行资源掠夺。让我们最深感压力的是两种竞争,即人才竞争和生源竞争,好学校争夺一般学校,大鱼吃小鱼,这给高等教育的结构、资源组合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导致像我们这样的学校上下唯艰、处境尴尬。我们必须要紧张起来,我总感觉到现在我校有许多人总是一副坦坦然、欣欣然的样子和心态,这绝对要不得。东林要么在竞争中发展立足,要么在竞争中被淘汰,我们别无选择。所以,我们一要稳中求进,二要只争朝夕,没有别的办法。

(二)抓纲领、抓大局

第一,全面抓政治,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党的建设、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各门课程育人质量、反腐倡廉等工作都要抓好。尤其要重点抓好习近平的教育思想、生态思想的学习和宣传,要组织教师深入开展研究,东林必须要在“生态文明”方面有话语权。今年在继续抓好党建工作基础上,要创新形式,改变以往单纯汇报工作的模式,要举办“书记抓政治、促党建”论坛,也就是由二级党组织书记根据主题,轮流主持、主讲,校领导来听讲,提高工作质量。

第二,深入抓改革。我们要继续深化综合改革,管理体制机制、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人事与薪酬分配制度、科研体制机制等都要改革。一是要真正改。我们决不能搞那种走过场、“水过地皮湿”、不伤筋动骨的改革。改革最大的难点就是怎样克服利益关系的羁绊,其实改革的对象或者说改革最大的阻力就来自在座的诸位,因为大家都是学校的“大手”和“大家”,在校内的分量重。我们要充分意识到,改革就是改自己。希望大家能从学校大局出发,积极支持、参与改革。大家很关心人员调整的问题,这很正常,改革可能要涉及到人员和干部的调整,希望大家服从大局。党委会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发展,尽最大限度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请大家放心,不要人心惶惶。二是要彻底改。李校长提出的改革思路,党委坚决支持。改革可能会有失误,要建立容错机制。改革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我们要看大方向,不要一改革就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因循守旧没有出路。

第三,举全校之力抓好“双一流”建设。这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着力点、竞争的关键点。我们要拿出学校“人拉犁”的精神、自费建设“211工程”的精神,把这项工作抓好。我有个工作设想,今年准备试行行政工作通气会或者协调会制度,各学院的院长、职能处室的负责人每两个月要向党委汇报一次工作,包括“双一流”建设情况、改革进展情况等等,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不能当看客。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精神状态问题。全体师生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不能混日子,要弘扬奋斗精神,不能有暮气,安于现状。特别是机关干部,必须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决不能混日子。

第二,工作作风问题。要大力整顿工作作风,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杜绝粗枝大叶、拖沓散漫。简而言之,就是要“出活”。这里有个硬性的要求,每个处室在总结或者汇报单位工作时,不要总罗列一般的、常规性工作,要突出工作亮点、创新点。

第三,创新创造能力问题。每个干部要胸怀大局,加强宏观思考和研究。我们抓具体工作既要形而上,也要形而下。每个人都要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不能满足于每年下发的工作要点。工作中要有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把工作推向深入。

同志们,今后一段时期学校面临的重大考验就是“双一流”建设。国家已经出好命题,至于怎样建设“双一流”则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按照宝生部长所讲,现在高等教育的趋势,就是要打破学校身份固化,通过“双一流”建设体现学校身份。我觉得,今后政府不会再像以往985、211工程的命名那样主导高校身份的设计了,但国内外和社会舆论还是比较认可目前流行的各种大学排名,这个排名也许会成为高校身份的象征和标志,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和形象。我们能做的就是要通过努力,在大学排名上止跌回升,力争全面进入100名之内。考验严峻,挑战更加严峻,希望大家予以关注,一同努力把我们学校建设得更好。

以上是我的一些思考和认识。我们要上下齐心,争取学校建设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

谢谢大家。

在东北林业大学六届三次教代会

暨“双一流”建设动员会上的讲话

校 长 李 斌

2018年3月16日

同志们:

新学期伊始,正是我们谋划新局、开启新篇的重要时刻。经学校研究,从今年开始,春季学期学校工作会议与教代会合并召开,既要总结过去一年主要工作,谋划未来工作思路和新一年的重点工作,又要依法履行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共商东林改革发展大计。同时,今天的会议也是我校“双一流”建设的工作动员会。因此,会议内容很丰富,很重要,大家要高度重视。关于2018年的具体工作部署,学校已经印发工作要点,希望大家抓好工作落实。

这里,我主要回顾一下过去一年学校的主要工作成绩,然后谈一下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思路和拟开展的主要工作。疏漏之处,请张书记补充。

一、2017年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

2017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全体东林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一年。一年来,在教育部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顺利完成学校主要领导调整工作,圆满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帽儿山工作研讨会,全校思想高度统一,大家凝心聚力,坚持稳中求进,聚焦内涵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学校各项工作继往开来,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一)党建与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1.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热潮。围绕中央要求,立足学校实际,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和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校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和大学生成栋研习社,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课题立项,加强理论研究。校处两级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四个合格”,带头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校领导和二级党组织书记讲党课成为常态。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强化,校级党委中心组学习12次、教职工政治理论集中学习7次。组建十九大精神理论政策宣讲团,开展校内宣讲35场,受众6000余人次。

2.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述党建、二级党组织书记工作例会、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等制度,成功开展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积极探索按学科、按专业、按学术团队建立师生联合党支部。设立党建专项经费,资助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严格党员身份管理,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基本信息采集、发展党员质量检查,平稳顺利完成了党费补缴工作。配合教育部完成校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2016年度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完成中层干部考核、调整工作,平级调整或重新任命中层干部18人,免职4人。严把选任条件和程序环节,坚持“凡提四必”原则,对3名经审查不合格的同志不予提拔任用。认真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做好个人有关事项填报工作。

3.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党内监督,落实“一岗双责”。狠抓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进一步严格清理中层干部办公用房,共腾出37间办公用房,总计 1200多平方米。纪委共受理各类反映问题线索24件,初核19件,立案审查7件,现已全部结案,29人次受到党纪处分,25人次受到政纪处分,27人次诫勉谈话处理,24人次提醒谈话处理,51个单位或领导班子(个人)受到全校通报批评,3人因违纪违规问题调离现岗位。

4.着力加强宣传思想与统战工作。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严抓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确保守土尽责。学校再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继续扩大内外宣传力度,我校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做法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密集报道,影响广泛。扎实开展学习黄大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挖掘黄大年式“东林人”典型事迹,出版《东林赤子》一书。李坚院士为带头人的林木资源高效利用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民盟东北林业大学委员会获得民盟省委“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5.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突出以安全防范和应急事件处置为重点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全面做好全年特别是敏感时期、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全面清理整顿校园家属区秩序,做好治安、消防、校园交通等各项工作。做好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重点做好涉疆、涉藏学生的思想和帮扶工作。坚决抵御校园内的宗教活动和宗教渗透。认真做好信访、保密和政务值班以及总值班等各项工作。学校全年政治稳定、校园安定。

(二)办学治校能力不断提升

1.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加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修订2018年人才培养方案,将OBE教育理念、课程育人融入培养全过程。8大类23个专业实施了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2018版人才培养将实现35个专业按14个大类进行招生)。62个本科专业全部纳入专业建设范畴。新增生态学本科专业。立项建设32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5门在线开放课程入选黑龙江省优质课程平台并在全国平台上线。学校获批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黑龙江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立项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科研训练项目490余项。学生和学生团队获得包括IGEM金奖等在内的国际性、全国和省级竞赛二等奖以上奖励500余项,2012-2016年在全国高校学生竞赛排行中位居第71位。我校与英国阿斯顿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与西澳大学本科专业的双学历联合培养项目进展顺利。

完成林学、工程管理和交通运输3个专业的专业认证,另有7个专业获得认证受理。完成《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方案》验收工作。编制完成总计6100余万元的实验室建设项目设备计划,整合实验设备购置管理。新增18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拓宽学生实践技能培养途径。创新性开展“带薪-实习-就业”三位一体综合实习改革新模式,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4.29%,就业率稳中有升。

改革研究生招生工作,将博士生导师绩效与招生计划挂钩。启动资助14个教学团队30门全英语授课课程,筹资100万元资助创新示范基地21个。2017年度我校博士、硕士论文抽检全部合格。2017届研究生就业率达到89.63%。1名研究生获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3名研究生获第六届梁希优秀学子奖。

留学生教育持续推进,新增“中国—东盟”奖学金项目(留学生数量增加),成功申请“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并开始招生。顺利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积极推进巴新孔子学院建设。1名博士留学生获国家“优秀留学生奖学金”。继续教育严格规范,社会认可度较高。

2.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争取各类科研立项674项,签订合同经费2.04亿元,创近几年历史新高。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研究项目获批298项。李坚院士领衔的团队在我校时隔5年后再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按照科技部要求,正在积极进行建设整改。4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全部顺利通过评估。新增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5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成立科技园并获评省科技成果转移示范机构,14家科技型企业入驻孵化。两个学科被确定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被列入黑龙江省国内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我校《一流学科建设方案》《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并备案。新增学术型硕士学位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2个。

3.人才队伍建设与人事管理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推进“5211”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姜立泉教授(团队)、柔性引进美国马里兰大学知名教授到校工作,全年引进人才26名。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龙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出台学校《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办法(试行)》《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条例(修订)》等规章制度。修订《医疗补助基金实施办法》,落实国家和黑龙江省各项薪酬福利政策,保障各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和关乎福祉的措施落实到位。

4.学生工作育人机制改革创新。大力实施“树人工程”,确保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落地生根。滋兰丛书《东林网事》等正式出版。1人获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1人获得省“大学生道德模范人物”。学校征兵工作获得刘延东副总理高度肯定。1人获得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省赛二等奖、赛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1人获评2016年黑龙江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校累计本科生4.7万人次获得4900余万元奖励资助,获资助绩效奖励900万元,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保障型资助与发展型资助相融合。成功举办多期东林师说、成栋讲坛、东林文化大讲堂等活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十百千计划”。在“挑战杯”“TRIZ”杯等国赛省赛中,共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9项。深化共青团改革,“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影响力显著增强。在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及体育舞蹈锦标赛中,共获金牌6枚、银牌5枚、铜牌6枚。

5.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成立国际化工作领导小组,顶层设计学校国际化工作。获批国家级引智项目10项,外专引智项目总经费828万元。新签或续签校际合作协议9份。邀请93位外国文教专家来校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和工作访问。全年共派出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学生157人。

6.办学条件和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学校全年总收入12.09亿元,总支出11.91亿元,实现收支略有结余。积极争取上级各类拨款与专项资金、绩效奖励2亿余元(关于学校财务状况,本届教代会另有专题报告,不再赘述)。对帽儿山、凉水实验林场进行了国有资产专项清查。16#、17#学生公寓正式开工建设,林学科研楼规划选址和可研报告获批正式立项。加快数字东林APP项目建设,实现全网有线无线一体化接入,全年无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强化食堂和公寓精细管理。医院完成改扩建,新增进口CT机等先进设备,医疗条件显著改善。

7.定点扶贫取得明显成效。学校继续加大对泰来县的定点扶贫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以及学校人才优势、教育优势、科技优势,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扶贫。派驻泰来县挂职副县长1人,驻村第一书记1人。校领导赴泰来考察调研7人次。直接投入资金及物资折款107余万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12人。消费扶贫购买当地农产品金额总计106余万元。与泰来县签署协议,成立“东北林业大学泰来县苗木花卉繁育基地”,加快成果转化落地,推动泰来县现代林业产业经济发展。

8.工会和群众工作可圈可点。召开了六届二次教代会,推进学校民主管理进程。1个团队获得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1人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人同时获得省“巾帼建功标兵”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人获得“龙江工匠”称号,1人获得全省高校年度人物同时在龙江最美教师评选中获得提名奖。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慰问帮扶困难职工60余人次,投入经费10万余元。依法依规为全校教职工发放节日慰问品,组织优秀教职工寒暑假疗休养,积极为教职工创造条件开展体育运动,获得一致好评。

一年来,全国政协副主席(我校校友)万钢、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教育部副部长孙尧等领导先后来校调研指导工作,给予学校充分肯定,让我们备受鼓舞。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也都取得了较好成绩,由于时间和篇幅有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和收获,是广大教职员工无私奉献、不懈奋斗的结果,是东林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还要特别一提的是:在寒假中,为了保证学校正常运转、保障新学期顺利开学,许多部门和同志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推进“双一流”建设,凝练办学思路凝聚发展共识

2017年暑假我们召开了促进学校发展的工作务虚会,也是“双一流”建设的研讨会。会上,大家集思广益,比较深入地分析了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例如:人才严重匮乏问题、体制机制与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性调动不适应的问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还不高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与质量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问题、学科专业结构还不能形成合力问题、管理服务等保障体系建设问题等等。我校要在坚持特色发展、多学科发展、交叉发展、内涵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双一流”建设,对此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同时,学校要在“育人为本、崇尚学术”办学理念的统领下,实现全面发展。这些共识和一些拟推动改革的思考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总要求具有相当的契合度。——内涵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本质要求,内涵发展的核心就是要质量发展、特色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也必将踏上新征程。教育部正在布局写好教育发展“奋进之笔”的各项工作。我校2018年乃至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是:必须要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要打好“双一流”建设的攻坚战、要在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上做好文章,写好东林教育发展的“奋进之笔”(为什么是攻坚战?我校“双一流”建设启动晚,到2020年评估不到三年的时间,任务艰巨;“双一流”建设不是固定身份,而是动态管理,其依据就是质量水平!)。因此,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习近平教育思想,坚持“四为服务”办学(这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最大特色,也是办学方向),凝练东林新时代教育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不同学校内涵发展的着眼点可能是不同的!)。我认为,我校新时代的内涵发展,就是要在全校上下形成这样的共识,即要坚持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合作发展,“质量、绿色、创新、合作”这八个字就是东林内涵发展的核心要义。这不是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落实到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的始终、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之中、要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方向和有力抓手。

质量是大学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生命线,更是“双一流”建设的本质要求。质量的内在表现是人才培养的水平、人才发展的潜力,是科学研究的水平和科研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管理与服务的科学性和精准度。要把质量意识融入我们每个东林人的血脉里,并付诸行动。而质量的外在表现就是评价、评估,于是各类评估应运而生。例如:大学的各类排名、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等。社会机构、大学和学科专业排名是大学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大学发展的抑制剂,我们不能小视,必须要坚持质量发展!

绿色是东林发展的底色,更是我校“双一流”建设必须要体现的特色。绿色伴随东林生生不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国家战略为我校提供了最好的战略机遇。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林学、林业工程(生物材料)学科这两个最具特色绿色学科的优先发展,要在这两个学科的研究方向上形成特色、形成影响力。同时我们要紧跟国际发展前沿和国家发展战略,探索支持仿生、人工智能、生物分子合成、生物材料、全球气候变化、城市智能交通、大数据等绿色新兴战略领域的研究,推进东林科学研究的转型发展,要逐步形成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研究方向。要坚持绿色育人,培养具有生态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人才。另外,校园建设上要坚持绿色发展。

创新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最大动力,更是“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引擎。学校章程明确了要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2014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首次把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学校的总要求,2018版方案是融入全过程。在科学与技术研究上,创新就是灵魂。创新也体现为学校体制机制改革上,要用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来激发教学、科研、管理队伍人员的活力。用创新的思维推动改革。

合作是学校事业获得新的增长点的基础,只有广泛深度的合作才能为“双一流”建设搭建更为宽广的舞台。当今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已不是单一学科的研究,在单一学科下很难获得新的增长点,必须进行多学科的交叉与合作,要进行校校、校所、校企间的合作,以及国际间的合作。举例:姜立泉教授提出林学与工程学的合作、材料学院(于海鹏)的合作、合作进行人才培养(中国制造2025)等。然而,我们学校合作的壁垒还很坚硬,需要把这个壁垒敲碎、砸烂,要开展真合作,要推进跨学科组建研究团队、跨学院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快提高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离不开国际合作深入开展。

以上是我对这八个字的简要理解,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愿与同志们交流。

三、加快“双一流”建设,着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东林的发展与国家的教育改革同步。在一代代东林人的坚守、奉献和不断创新下,东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划归教育部管理、成为“211工程”建设高校、获得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优异成绩、获得部省局共建等等。这些跨越式发展,我们东林人历历在目,东林的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校友的反映、考生意愿与录取成绩)。每一步,东林都抓住了机遇,用东林不服输的精神发展自己。现在,东林被确定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内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新的机遇又来到我们面前,但挑战也前所未有。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再次焕发学校发展的新活力。自2014年本届教代会(六届教代会)提出了要深化“五项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事与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科学研究体制改革)以来,综合改革不断推进,一些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例如:以内驱外推为特点、创新人才培养为落脚点的本科教学综合改革。转专业、双新教育、引入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性考试(考核)改革,东林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高度认可,考研率较大幅度提升。以“树人工程”为主线的育人工程建设与改革,也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效。“5211”人才引进计划的推进,使学校个层面对人才的重视和理解更加深入,人才队伍成效已初显。管理重心下移、“学院办大学”理念正逐渐形成共识等等。

但实事求是地讲,东林的综合改革还不够积极。还存在人事体制机制改革滞后,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学科专业结构分散、形成不了合力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使得在一部分干部和职工中存在着一种暮气,一种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思想。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这种惰性思维和心态害己害校,严重制约学校“双一流”建设。

为此,我们需要下大气力打一场综合改革攻坚战,要把“质量、绿色、创新、合作”的办学思路融入改革的各个角落,全面推动“双一流”建设。党委将2018年定为学校的“深化改革年”,着力推进三个方面的改革。

第一,要着力推进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与调整

科学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能够让学校发展形成合力,能加速“双一流”建设步伐。然而,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让学校在学科设置和布局、专业与学科间的相互支撑作用、一些学科和专业队伍相当薄弱、重点实验室发展与队伍支撑等问题更加显现,严重影响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优化与调整!

一是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是学科专业点越多越好,而是学科专业要办的强、有特色。新时代的学科建设不是跑马占荒、而是质量水平;不能只考虑个人(或小团队)利益,而是要全面考虑大学科整体利益和学校利益(教育部的管理模式在变,各大学都在自主优化学科和专业)。学校必须要动真碰硬,打破“终身制”和“铁饭碗”的惯性思维,集中优势资源,扶优扶强扶特,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质量有保障的学科专业加大扶持力度。学科专业调整关乎未来学校发展,这一点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是要按照“质量+优势”总基调,调整优化学院、学科和专业结构。要取消一些布局不合理、实力分散、相互支撑不到位的硕士学位点,取消实力较弱的自设二级学科(方向),撤并、调整部分本科专业的归属,必要时重新配置资源供给,建立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

三是要研究调整重点实验室布局,改革重点实验室的建制管理模式。要跨学科、跨学院组建学术团队,明晰人员的身份归属(人员编制在原学院,学术研究工作在重点实验室),完善激励机制。要考虑奖励政策倾斜,进一步融合、呼应、支撑、服务一流学科的建设发展,破解学校普遍存在的人才队伍薄弱、科研实力不强、研究方向面窄、实验室评估堪忧等问题。要实现形成合力、形成实力、形成特色、形成产业。

第二,要着力推进人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人事机制改革是综合改革的关键。学校目前的岗位管理和薪酬分配办法与新时代学校发展上水平和调动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性的要求明显不适应、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学院的积极性调动不够;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任务要求不十分明晰;基础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联动在调动业绩产出积极性上缺乏活力;教学科研人员的长期贡献与绩效聘期贡献的协调性问题;高端人才年薪制改革还需深化,薪酬体系应进一步完善;学院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与学校绩效奖励办法不协调,没有发挥相互支撑作用,由于不重复奖励的要求,学院的绩效奖励没有体现出质量和水平等等。

学校要落实教育部岗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总要求,改革优化岗位评价、管理与绩效薪酬分配制度。

一是建立绩效分配以学院为核心,学校实施基本岗位拨款、绩效调控拨款和学校直接奖励高水平业绩的分配体系,撬动基本岗位设置与拨款核算的杠杆。制定学校绩效调控拨款体系方案,例如:人才培养绩效性奖励拨款(教务处、研究生院等)、科研成果绩效性奖励拨款(科研院)、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育绩效性奖励拨款(人事处等)。修订学校直接奖励个人和团队的高水平业绩办法。为此,建立基于基本岗位拨款的学院教学科研任务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好政策的“四两拨千斤”作用。

二是改革岗位考核评价机制,既要考虑教师在岗位长期学术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学校的重要贡献,又要重点强化聘期绩效贡献,实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要研究二、三级教授岗位的基本条件、评聘办法和考核办法。要研究划分设定绩效岗位级别,发挥绩效的杠杆作用。要设置与高端人才薪酬相统一的长聘年薪制岗位,构建多元化的工资薪酬体系。要改革科技人才评价制度,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要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突出师德师风评价,教育教学业绩评价,加强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纪律考核。要做好教师分类管理,建立教师分类框架下不同学科领域的聘用标准。要拟定各类型教师岗位的基本职责;不断深入研究职员制评聘管理办法,进一步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等。

三是要积极推进二级管理。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包括一流学科建设),分解任务至二级教学科研单位,提出任务清单,量化任务指标,设立奖惩机制,将考核结果运用于中层班子考核(届期)、中层干部任免,实现领导班子任期与考核任期相结合、相统一。逐步让学院办大学的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是引育并举,加快人才建设步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速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各方力量,开展人才培育,促进各类人才有效快速增长,重点为有潜质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人才搭平台、建团队、供机会。提高“5211”人才引进计划执行力,做好引进人才的全过程考核与全方位服务工作。

第三,要着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研究生培养是一所大学人才培养层次的体现,其培养质量也是一所大学提升科研影响力的重要支撑之一。目前,我校研究生培养存在着很多弊端,例如:研究生招生数量偏少;研究生培养的学制问题;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培养机制问题;研究生招生名额分配竞争机制问题;研究生毕业基本要求水平偏低的问题;教师在研究生培养的投入与责任心问题;学位评定委员会学位评定工作程序和责任担当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我们要在改革上下功夫。

一是:修订推免办法,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打通本-硕-博课程平台。二是:推进优秀研究生助课机制改革,实施课程质量提升计划。三是:逐步推进一级学科招生、培养、毕业管理改革(特别是博士点学科)。四是:要改革研究生培养学制,推进博士研究生四年学制和部分专业硕士研究生三年学制。五是:要提高研究生毕业要求(学校层面修订基本条件和要求,不同学科要制定个性化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国际、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六是:要探索学位审核评议机制改革,研究探索引入淘汰机制或延缓授予学位机制。七是:改革研究生数额分配管理办法,引入学院学科产出数量、质量、水平评估结果,建立比较科学的评估体系,招生计划向重点建设学科倾斜,向高产业学科倾斜。八是:开展学科评估评价体系建设,做到知己知彼。

除了要在上述三个领域改革攻坚外,学校还将协调推进其他重要改革。例如:一是:实施2018年人才培养方案,加快推进学分制改革。二是:研究设立东北林业大学国际前沿性、战略性科学研究方向(领域),立足长远、立足特色、立足用几年时间产生国际影响力(给予长期经费支持)。三是:构建与改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多元化体系。四是:大力推进帽儿山实验林场综合体制改革与建设规划。五是:开展资源调查与使用(房产资源配置,探索资源有偿使用)。六是: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等等。

总之,改革是学校办学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也是彰显办学特色的基石。同志们,改革是一篇大文章,我们都是执笔人,参与者。在这里,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竞相奋斗,团结奋斗,忘我奋斗,为东林写好奋进之笔,完成满意之作。

四、强化一流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整体建设水平

我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各一流学科的建设方案经过科学论证,已编制完毕并正式公布备案。可以说,目标和任务已经十分明确,接下来就是怎么建、怎么干的问题。希望各学院、各学科要按照建设方案设定的目标、拟完成的建设任务和拟取得的高水平成果的要求,统筹谋划、全面布局、一一落实。要形成学科-学院-学校在一流学科建设上的合力,担负起各自的责任和担当。在此,我就加强一流学科建设谈点意见,即要在“八个一流”上下大功夫:

第一,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这是一流学科建设的根本要求,而一流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基础。主要包括是生源、创新能力、社会认可、发展能力、就业等方面的质量。教育部高教司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发展,是建立专业类的质量标准,要开展专业卓越计划2.0版,着力推进工科和其他门类的专业认证。希望我校能够担起林业工程类专业工科认证工作,推进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美国专业认证,在林业工程类设立成栋班;林学已完成了最高三级认证,也要开展森保、野生动物等专业的三级认证。另外,要切实有效落实教授全部给本科生授课、授核心课程的制度。

第二,一流的科学研究水平。这是一流学科建设最为重要的显性标志,体现为项目、经费、论文影响力(期刊影响因子、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科研成果奖等。学科的ESI排名,千分之一。(植物与动物、农业科学、化学)。学校要在这个方面做好指导和服务,重在设计与引导。

第三,一流的人才师资队伍。“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要着力推进5211计划,学校在人才引进的经费预算上上不封顶,校院两级都要下大力气引进人才、培育人才,形成人才倍出的良好局面。一流学科要着力引进和培养“5”和“2”层次的高端人次。学校给予一流建设的学科特殊的人才引进政策,如:美国马里兰大学的胡教授、还有林学引进的姜立泉教授等。

第四,一流的科研平台。这是硬件保障,没有大楼、大平台很难引来杰出科学家。要重点强化重点实验室建设,创新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机制,跨学科、快学院组建团队,要给予大平台更多的政策支持,激励产生大科研成果;整合资源加强仪器设备投入(2018年设备经费投入);解决科研实验用房不足等问题。

第五,一流的前沿科学研究方向。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和行业——围着政府转才能做出大文章。举例:英国牛津大学的发展就是最生动的例子;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智能交通系统;李坚院士的生物功能材料研究团队,频频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就是抓住了前沿的研究方向。姜立泉教授生物合成、金矿开发、提出林学与林业工程的联合研发等。

第六,一流的体制机制。前面我已谈了学校人事机制改革,在这里我要指出的是:学校还将根据一流建设学科提出的需要,研究实施一流学科更多的特区,给予特殊的支持,包括人事、岗位、薪酬、科研团队考核等。

第七,一流的教育国际化水平。一流学科要与国际接轨,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联合科学研究、建设联合科研平台、拥有国际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成立了全面推进教育国际化领导小组,正在制定国际化实施方案。

第八,一流的管理服务质量。建立健全一体化的管理服务体系。目前,教师学科对目前学校的管理服务不满意,管理服务条块分割,相互推诿现象也比较多。要形成全心全意为教师学生服务的良好氛围;要科学配置资源,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资源量费。

这八个方面需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用一流学科的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学科的发展,促进学校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实现学校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从全国第四轮学科总的评估结果上看,东林不是胜利者,是笑不出来的。我们必须牢记,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只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万里长征刚刚走完第一步,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高水平大学(各类大学评估、排名、专项评估,东林能否实现进入前100名的目标,我想这是达到国内高水平大学的标志吧!),还需要东林人同心协力、发奋努力,用东林精神再写辉煌。

加快双一流建设,我们还要准确把握好三种关系:

一是顶天和立地的关系。顶天就是要面向世界舞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立地就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办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办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大学。一方面,我们要深入了解掌握国际学术界的最新动态,研究学科发展国际前沿,加快教育国际化,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上要敢为人先,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有东林的国际声音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立足中国,立足龙江,立足绿色,解决国家和行业的关键技术问题,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和林区转型发展。

二是重点和全面的关系。一所大学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东林盘子就这么大。我们要辩证地处理好学校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间的相互关系,把有限的资源和能力集中发挥作用,形成聚合效应和集成优势。体现在学科建设上,就是要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关停的决不惋惜,该整合的决不迟疑。东林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虽然始于林学、林业工程两个学科,但绝不是止于这两个学科,而是要通过林学、林业工程学科群的牵引,建设好国内一流学科和省内一流学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增长点,带动学科建设全面发展,进而促进全校各项事业的进步与腾飞,最终形成群山环绕,高峰林立,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

三是责任和义务的关系。党的十九大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对“双一流”建设提出了新期望。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强国,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保障,助力中国梦是“双一流”建设的国家责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社会责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高中华民族教育素质是“双一流”建设的教育责任。无论哪一种责任,我们都义不容辞。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学校的领导,不忘立德树人初心使命,攻坚“双一流”,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促进大学治理能力提升。

同志们,本学期我们要召开第十三次党代会,制定未来五年学校发展蓝图和战略规划。任重道远,更多艰辛。东林人的信心无懈可击,东林人的精神坚韧刻苦,东林人的意志百折不挠。我相信,只要我们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弘扬奋斗精神,就一定能够开好局、起好步,书写新篇章,实现新跨越。

谢谢大家!

常用链接

TEL:0451-82190015

FAX:0451-82190200

xxb@nefu.edu.cn

版权所有:东北林业大学学校办公室 

 地址:中国 黑龙江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    邮编:150040    黑ICP备19004777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