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是对我国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最好诠释。党的十八大把教育现代化这一重大任务写入十八大报告,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需要我们以新发展理念为遵循,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保持开放、推进共享,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扎实走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每一步。
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它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现代化的具体目标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而且因文化的多元性而各具特色,但其核心指向应是“世界先进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包括教育的普及化、教育的高质量、教育治理现代化、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等,不同时期教育现代化强调的工作重点各有侧重,但其关键要素是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核心指标。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迈出了大改革大发展大建设的步伐,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但高等教育质量相对较低也是一个客观事实。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站在了由大向强的新起点上,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选择就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提高教育质量”破题,规划了未来5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我们要真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现代教育。
高等教育现代化旨在立德树人、促进人的现代化。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我们要提高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归根结底就是围绕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展开的,也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不动摇,促进人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建议》明确了立德树人是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将于2016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高等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进一步确立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彰显了国家依法治教、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坚定决心。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对高等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高校的办学思路。我们知道,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主要活动,共同的中心是培养人才、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但实践中一些高校不能很好地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存在轻教学重科研的倾向。实际上,只有教学和科研都做到一流才是真正的一流大学。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求高校从解决思想认识、评价体系、薪酬制度和教学评估等环节入手,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使重视教学的声音变成实际的行动;要从革新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着力,使教学水平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使先进的教育理念变成提高教育质量的实际效果。轻视教学,不注重立德树人,就偏离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方向。
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要正确处理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的关系。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后,调动了一批基础好、综合实力强的高校的积极性,这些高校希望在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迈进过程中有所作为。这一方案印发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先后出台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建设国内“双一流”方案,这将大大促进区域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促进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形成“高原隆起、高峰耸立”的可喜格局。实践证明,集中资源、率先突破、带动整体的建设路径,将加快缩小我国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间的差距,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在建设“双一流”过程中,要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依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十三五”期间,要抓住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把支持和扶持拔尖人才与帮助、培养广大教师结合起来,使教师队伍的职业能力和师德素养有一个整体性提升,为高等教育提高水平、办出特色、由大变强、实现现代化打下可靠基础。
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是世界潮流,也是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我国在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越”。同时,还要善于形成“先发优势”,创造性地解决其他国家未曾遇到的问题。把我们的优势发挥好,才能更好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