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老科协在林业领域的学科优势,努力为国家生态建设及经济建设做贡献,9月10日至10月15日,老科协陈文斌会长带队,赵惠勋、胡春祥、刘桂丰教授等会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和北京东林校友会共14人,赴塞罕坝林场调研西伯利亚红松在该地区引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上世纪80年代,针对大兴安岭地区树种组成单一、木材质量不高的问题,我校赵光仪教授组织团队开展了珍贵树种西伯利亚红松引种工作,先后引进优异种子7万余公斤,在大兴安岭林区26个地点推广造林1.35万公顷。经过40余年,已见成效。西伯利亚红松在大兴安岭各参试点均生长正常,部分个体已开花结实。
该树种在大兴安岭中、北部引种成功后,理论上推广到南部的可性较大。塞罕坝位于大兴安岭南坡和燕山、阴山山脉的结合处,气候条件适合引种西伯利亚红松。经过三代人40年的艰苦努力,塞罕坝林场已由原来的荒漠变成了绿洲,但是现在的林分结构仍比较单一,主要树种是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及白桦等,其树种组成结构与大兴安岭类似,且部分林分已到过熟林,给森林防火、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带来了隐患,亟待解决。
这次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带去150株西伯利亚红松轻基质营养杯苗,选择了不同的立地条件林地进行了种植。如果种植成功,对下一步西伯利亚红松在塞罕坝林场及周边林区推广引种西伯利亚红松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塞罕坝林场的二次创业提供技术支撑。
这次调研得到了河北省林草局、塞罕坝林场的大力支持,调研专家组在调研期间参观了塞罕坝林场博物馆,重温塞罕坝精神;实地考察了塞罕坝林场森林类型及森林经营情况。
9月12日下午,在学校老科协顾问、原国家林业局林改司司长安丰杰主持下,调研专家组与林场领导及技术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林场副场长张建华感谢以东北林业大学老科协为首的调研组,在塞罕坝林场二次创业出现瓶颈时雪中送炭,提供技术支撑,并介绍了塞罕坝林场的现状及二次创业的思路;林场科技科科长程顺及其他同志介绍了塞罕坝林场在森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生态修复管理处副处长杨菲,介绍了西伯利亚红松在大兴安岭林区40年来引种试验、种源基地建设、经营管理的成功经验;赵惠勋教授论述了西伯利亚红松生长快、价值高、形成规模后森林价值成倍提高,塞罕坝林场引种的可行性、必要性和重要性;胡春祥教授表示,塞罕坝林场森林树种单一,存在发生森林火灾、森林有害生物灾害的隐患;刘桂丰教授用PPT介绍了40年来西伯利亚红松在中国的引种试验、种源基地建设、经营管理的成功经验,西伯利亚红松利用价值和发展前景。东北林业大学北京校友会在座谈会上表态,尽最大努力支持西伯利亚红松事业的建设发展,并提出了建议。
陈文斌在总结发言中表示,经过几代塞罕坝人的艰苦努力,塞罕坝荒漠变成了绿洲。来到塞罕坝重温塞罕坝精神,感悟很深。塞罕坝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勇于挑战的拼搏精神、无私奉献的无私精神、爱林爱场的主人翁精神激励着几代东林人。当年林学62届47名同学在塞罕坝创造不朽的业绩,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塞罕坝林场的科学化、智能化、大数据化、品牌化、机械化管理,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建设做出了示范和榜样。
通过这次调研考察,双方初步达成协议,学校将在塞罕坝林场建立东北林业大学老科协教育、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基地,推动科研立项、成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