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14时,东北林业大学庆“七一”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在综合办公楼808会议室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坚、学校党委书记张志坤、校长李斌、党委副书记陈文慧、总会计师伍海泉、副校长周宏力、党委副书记王玉琦、学校原党委副书记梁洪志及各层面代表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组织部部长孙猛主持。
座谈会上,李坚院士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强调,科技创新要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激发创新活力、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对此,李坚院士感触很深,他说,学校的发展理念要同国家的发展理念同频共振,要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要注重机制改革,创造没有藩篱、没有障碍的育人环境,要坚持原创。李坚院士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要把起点和使命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他期待学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下大力气建设好一流学科,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有53年党龄的学校原党委副书记梁洪志通过深刻剖析建国前后的生活对比、个人求学成长经历、自身入党经历及入党后的思想变化,提出了自己的两个初心:一是自己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二是入了党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座谈会上,有的代表谈到建国后全国人民挺直腰杆扬眉吐气的精神面貌;有的代表谈到多年前在国外开会时,该国的共产党员热情赞美中国共产党,同为共产党的两人一起高唱《国际歌》的往事;有留学、驻外工作经历的代表们谈到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国外学者、同僚对自身态度和情感有了巨大改变,中国正实现弯道超车式发展,再不是积贫积弱的国际形象;有的代表从土房、瓦房、二层楼房到高楼大厦的居住环境变化,谈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代表们援引自身经历,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在各项事业上取得的伟大成就。
从东北林学院到东北林业大学,从自筹经费建设“211”到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再到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代表们回顾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历程。“东林的发展离不开‘东林精神’的激励,靠的是几代人的奋斗,自费建设‘211’时,大家思想统一、干劲十足,拼了命地往前冲……”“我在学校的操场跑了40年了,那时候操场是洋灰水泥铺就的……”“以前我们做一些前沿的实验,都没有仪器,需要到北京去做实验,现在在我们自己的实验室就可以做了……”“我参加工作的时候,不到30平的办公室里摆了10几张办公桌,人挤人人挨人,现在办公条件好了……”“外出开会时,外校同行的交流话题从‘东林在哪?’到‘我知道东林’再到如今‘把孩子送到东林吧,这学校不错’……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学校知名度、美誉度的提升……”谈起学校的发展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代表们有说不完的话。青年学者代表们谈到,东林培养了自己,给自己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大平台,自己也见证了东林的发展,未来一定传承好“东林精神”,助推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及各项事业发展。
当前,东林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代表们心系学校发展,纷纷建言献策。有的代表谈到,要深刻领会“帽儿山共识”,发展“东林精神”的时代内涵,开启东林新时代;有的代表谈到,要加强党的建设,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学校的改革;有的代表建议要发展学校规模、寻求内部增长点,提升办学质量,完善规章制度,调动基层积极性;有的代表从学科发展角度,建议做好人才梯队和科研团队建设;有的代表侧重谈了人才问题,提出要引育并举;有的代表指出,教师、学生、学院是生产力,体制、机制、政策是生产关系,新时期要着重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适应性这个大问题。代表们的意见建议,既有立足长远和大局的思考,又有着眼当下和局部的想法,不同的是想问题看问题角度,相同的是为学校发展殚精竭虑的情怀。
学校党委书记张志坤在总结讲话中谈了五点体会和意见:一是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我国的社会结构,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中国已经并仍在持续着从农村社会到城市社会的变革;二是改革开放深刻影响了全球格局,世界的生产中心、战略重心转向中国、转向亚太,中华民族从未像现在这样接近伟大复兴,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三是中国应该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四是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最核心的秘诀是“奋斗”,东林发展的最核心的秘诀也是“奋斗”,大到国家、小到学校和个人,未来发展依然离不开“奋斗”;五是东北林业大学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应该有较大的贡献,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东林智慧,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张书记最后强调,东林人要不忘初心,为事业而奋斗,以大局观念指导利益观念,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学校发展。
会议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坚发言
党委书记张志坤讲话